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马坝油粘米”——千年贡米焕新,冲刺百亿产值
马坝油粘米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特产。
马坝油粘米最初原产于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马坝人的发源地---马坝狮子岩两山之间的一小块稻田,是韶关市曲江区的名优特产,曾作为"贡米"。马坝油粘米质特优,用砂锅煲饭香味四溢,饭面泛起油光,把饭粒放到纸上有油迹留下,故称之为油粘,因其发源于曲江马坝人发源地而得名“马坝油粘米”。
千年贡米,岭南瑰宝!米粒细长油亮,蒸煮清香四溢,饭粒直立不黏连。清代皇室专享,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出口国际,供应香港,无愧“南方大米王者”之誉。
201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韶关调研,提出韶关市擦亮“马坝油粘米”金子招牌的指导要求,在广东省农业厅、韶关市和曲江区两级政府、莞韶帮扶和常平曲江帮扶班子的推动下,2021年申报通过韶关市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建设,2023年11月20日,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产仪式在牵头实施主体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办。
产品特点:
马坝油粘米属于籼米。籼米主要种植在南方,体型纤细修长,马坝油粘米具有籼米的特征,同时煮出的米饭较为软滑香甜。
1. 传统药食价值
中医典籍认证:
- 《本草纲目》记载籼米“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对脾胃虚弱、湿热腹泻等有食疗作用。
- 《本草蒙筌》称籼米“温中健脉,益卫养荣,长肌肤,调脏腑”,凸显其调理体质的功能。
2. 高营养价值
优质蛋白质:
- 蛋白质含量达6%-8%(高于粳米的5%-6%),富含米谷蛋白、米胶蛋白和球蛋白。
- 氨基酸配比科学:赖氨酸含量高,碱溶性谷蛋白占比80%,氨基酸组成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最佳模式,更易被人体吸收。
3. 独特外观与口感
米粒特征:颗粒修长、晶莹透亮,米身泛油光,无腹白。
米饭品质:
- 蒸煮后松散分明、弹性饱满,饭身半透明且带油润光泽。
- 口感集清香、筋道、黏度适中于一体,入口甘爽,冷饭不回生。
4. 烹饪适配性
适合制作香米饭、香米粥、炒饭(粒粒分明不黏连)、煲仔饭(焦香酥脆)等干爽、弹牙口感的菜品。
5. 地域与文化属性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承载岭南千年稻作文化,兼具历史传承与现代品质认证。
马坝油粘米以“药用价值+营养优势+口感体验”为核心竞争力,是兼具健康属性与美食价值的高端籼米代表。
产地环境:
马坝油粘米产地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地处南岭北麓,毗邻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良,远离工业污染。南岭山地阻挡寒潮南下,形成温暖湿润小气候,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叠加,共同构成稻米生长的“黄金走廊”。
土壤地貌
地形特征: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以丘陵、岩溶盆地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境内有溶岩石山(如狮子岩、马鞍山)及马坝河贯穿全境。
土壤类型:以赤红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且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水稻种植;地表因风化作用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约1600毫米,无霜期长达310天。
水热条件:雨热同期,雨季灌溉充足,全年光照丰沛;昼夜温差利于水稻养分积累。
生态资源
水资源:三江(北江、马坝河等)交汇,河网密布,水源清洁丰沛;毗邻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良。
韶关作为马坝油粘米核心产区的自然禀赋,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稻米品质提供了关键支撑。
历史渊源
马坝油粘米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石峡文化”。
新石器时代起源
石峡文化遗存:在韶关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出土的碳化稻谷和米粒(距今约4000年),经鉴定为人工栽培籼稻,粒型与现代马坝油粘米高度相似,证实其与古代稻种的直接渊源。
明清时期发展
贡米地位:清代初期,马坝黄壳油粘米因品质卓越被列为朝廷贡品;《曲江乡土志》(清宣统年间)明确记载其作为地方大宗特产的地位。
种植技术传承:清朝时期,曲江地区已大面积种植油粘米,尤以马坝镇黄壳品种为上乘,并形成独特的选育技术。
近现代声誉
民国时期:20世纪初,马坝油粘米远销港澳及东南亚,成为出口大米的重要品种;英国皇家年会曾指定采购该米。
国际认可:1959年,马坝油粘米被引种至古巴试验种植;20世纪50年代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获“优质米”称号。
当代保护与品牌化
地理标志认证:2004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广东省首批获此认证的农产品之一;2010年后持续推进标准化种植与品牌建设。
品牌复兴:20世纪90年代注册“白马牌”商标,2023年推出的马坝油粘米传承发杨品牌“九龄相府”及“岭南龙”销往香港及全国,并获多项国家及省级荣誉,奠定南方大米王者地位。
文化延续
考古与文献印证:狮子岩炭化稻粒的发现,为研究华南地区稻作起源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历代文献(如《曲江乡土志》)均记载其种植历史与品质特性。
马坝油粘米的历史贯穿农耕文明发展史,其品种传承、种植技术及文化价值共同构成岭南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情况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核心品牌,韶关“马坝油粘米”依托千年农耕文化底蕴与独特地域生态优势,已成为粤北农业经济的标杆性产业。
2022年数据显示,其种植面积达11.08万亩,年产量4.86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0.84亿元。韶关市委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举全市资源,聚全域智慧,以超常规力度擦亮‘马坝油粘米’金字招牌,冲刺百亿级全产业链产值”的战略目标,标志着该产业进入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种植区域与地理条件
核心产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及周边区域(樟市镇、白土镇、大塘镇等)。
气候特征: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无霜期310天,水源丰富(三江交汇),土壤以赤红壤、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
二、种植规模与历史产量
历史种植:
- 清代作为“贡米”种植,民国时期出口港澳及东南亚。
-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种植面积约3万亩,总产量约1000吨。
现代规模:
- 2023年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推动万亩规模化种植。
三、现代化生产模式
机械化应用:春耕采用生产托管模式,引入农机“铁牛”翻耕、播种,提升效率。
技术规范:
- 推广“三控”施肥技术(控肥、控苗、控病虫害)和土壤调理技术,保障品质稳定。
- 执行《地理标志产品—马坝油粘米》地方标准(DB4402/T 13-2021),规范种植、加工全流程。
土地流转与集约化: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如广东盛大生态农业公司流转1000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
4、政策支持与市场保障
政府推动:曲江区农业农村局统筹春耕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强化技术指导。
质量认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4年)、“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等,建立市场公信力。
马坝油粘米的生产体系深度融合传统种植技艺与现代科技,依托地理标志保护和产业园建设,形成“规模种植+标准管理+品牌赋能”的全产业链模式。
产品荣誉
马坝油粘米曾获印度国际博览会“优质米”殊荣,畅销东南亚,以香滑软糯的品质赢得国际口碑。
1. 历史地位与早期认证
清代贡米:清代被列为皇室贡米,尤以黄壳油粘米品质最受推崇。
出口声誉:建国初期远销东南亚国家,成为我国出口大米的主要品种之一。
2. 国际博览会奖项
印度国际博览会“优质米”:20世纪50年代参展并获得此称号,奠定国际知名度。
古巴引种试验:1959年品种被引种至古巴,验证其广泛适应性。
3. 国内农业博览会荣誉
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名牌产品称号:1997年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4. 质量认证与标志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
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
QS标志与放心米:2002年获全国首批五类食品“QS”标志,同年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米”称号。
5. 品牌建设与区域示范
广东省名牌产品:获评广东省名牌,并参与全国绿色稻米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
广东两大优质米之一:跻身省内高端大米代表品牌。
6. 文化与社会价值
石峡文化关联:炭化稻谷遗存(4000年前)印证其历史渊源,强化文化传承属性。
马坝油粘米的荣誉体系贯穿古今,涵盖品质认证、国际认可、文化传承等多维度,体现其作为岭南高端籼米的标杆地位。
地理标志:
2004年9月20日“马坝油粘米”获得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127号公告),广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马坝油粘米》(DB44-304)也于2007年正式实施,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保证了产品质量。
1. 认证历程与保护范围
认证时间:2004年9月20日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127号公告),为广东省首批获此认证的农产品之一。
保护区域:原产地为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及周边特定区域,该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以赤红壤、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水资源丰富,为稻米生长提供独特条件。
2. 标准规范
地方标准:
- 2007年实施广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马坝油粘米》(DB44-304),后因政策调整拟废止省级标准;2021年11月28日发布市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马坝油粘米》(DB4402/T 13-2021),由韶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管理。
- 标准涵盖种植环境、栽培管理、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如蛋白质含量、米粒形态等)及包装运输全流程规范。
3. 品质特征与技术要求
外观特性:米粒细长、晶莹透亮,米色微带青绿,蒸煮后饭面泛油光,饭粒松散直立,冷后不回生。
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6%-8%,油脂量高(饭粒置于纸上可留油迹),米饭香滑软糯,符合籼米优质口感标准。
4. 管理与保护措施
执法监管:韶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行业协会打击假冒侵权行为,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注册)强化品牌保护,维护“双地标”(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权益。
产业规范:推动标准化种植、可追溯体系建设和三产融合(如结合文旅推广),确保品质稳定性与品牌公信力。
5. 品牌价值与影响
市场地位:跻身广东两大名牌优质米,出口东南亚并获国际认可(如印度国际博览会“优质米”称号)。
文化传承:关联4000年前石峡文化炭化稻谷遗存,强化历史底蕴与地域文化属性。
马坝油粘米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体系,实现了从传统贡米到现代高端农产品的品牌跃升,成为岭南稻作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双重标杆。
政策关怀:
韶关市政府从政策扶持、产业升级、品牌建设等多维度推动马坝油粘米发展,打造马坝油粘米“金字招牌”。
【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产仪式举办】
2023年11月20日,韶关市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白土工业园内举行投产仪式,并发布马坝油粘米“九龄相府”品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副市长、曲江区委书记罗海俊等领导和嘉宾300多人出席投产仪式
【陈志清市长莅临众口福农业科技调研指导】
2024年2月14号,韶关市陈志清市长一行深入众口福农业公司,实地调研指导企业发展。
【陈少荣书记莅临众口福农业科技调研指导】
2025.3.5,韶关市市委书记陈少荣一行莅临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入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宝贵指导意见。陈书记充分肯定了众口福在农业科技创新、马坝油粘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方面的积极贡献,勉励企业继续发挥优势,助力韶关农业高质量发展。
众口福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为推动韶关农业现代化和进一步擦亮“马坝油粘米”金字招牌贡献力量!